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都市实践新作:沈阳东贸库改造,让工业遗存参与都市生活

都市实践新作:沈阳东贸库改造,让工业遗存参与都市生活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2.01.20 22:57
改造后2#、4#库建筑外景  摄影:曾天培
迷宫阅读公园  摄影:曾天培

设计单位  URBANUS都市实践

项目地点  辽宁沈阳

建设时间  2021年

建筑面积  9,944平方米


 

打开东贸库的正确方式

撰文  王辉

 

2019年6月,华润置地东北大区的设计总监联系我们,邀请参与一个老物流园区的改造设计。但这项目后来一时没了音讯,这是我们和“东贸库”的第一次缘分。

 

2020年春节前,华润置地沈阳公司的设计总监带着设计住区的建筑师上门咨询对“东贸库”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议,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和“抗美援朝”有着不解之缘的仓库资料。位于沈阳东站南侧的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东贸库”,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仓储物流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仓储建筑及园区类型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改造前东贸库及沈海热电厂航拍图  供图:华润置地

但“东贸库”的文物价值一直被忽视,直至2019年要被拆除时,“东贸库历史建筑群”才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初选名单》。此时,华润要咨询的就是如何保留住部分库房的研究方案。因为这属于历史文物保护范畴,比较专业,我就介绍了一家上海的历保团队先去做前期研究。没想到当时仓库还没开放,没法测绘,所以这一次又与之无缘。

 

与此同时,为协调保护和发展关系,经以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为首的专家论证,政府决定保留7栋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1条铁路线,其余用地作为地产开发,并在土地出让条件中要求保护和再利用这7栋历史建筑。

 

改造前2#、4#库卫星图  供图:都市实践

2020年春节过后,“东贸库”有选择地部分保留方案明确后,我们正式接受了这个项目非住宅部分的公共空间规划。那是正是疫情最紧张的时候,现场的信息输入只能通过无人机航拍和人工拍照获得,在线上沟通。由于没有现场体验,我们对老仓库没有感觉,加之文物建筑审批程序又很复杂,所以在第一版的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把老仓库改造放在一期工程。

 

改造后2#、4#库航拍  摄影:曾天培

城际旅行放开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奔赴“东贸库”。当进入刚刚腾空的仓库,看到木结构在从高侧窗上头来的阳光被照亮的那一刹那,仿佛得到了一个天启:必须推翻原不把老仓库列入一期建设的原方案。眼前壮美的场景也同样地打动了第一次能够进入现场的甲方,于是我们有了共识:以仓库为原点重新规划,并把一期展示项目放到老仓库里来,而不是按原来的想法另盖个新建筑。

 

这个转化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有两方面的难度。一方面来自于文保,按照之前规划,仓库改造设计可以慢慢来,可以有些走文保审批程序的时间,但现在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让方案获得文物部门认可;另一方面来自于规范审查,因为仓库现有的木结构在功能改性后既不符合木结构规范,也不符合防火规范。一般开发商对展示区开放有时间要求,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往往会超出他们的预期,所以之前先不从仓库下手的规划方向是比较务实的。现在由于对老仓库一见钟情而改弦易辙,就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待我们去推开一道道门。

 

改造前仓库内部木构屋架空间  ©炫影传媒

 

打开第一道门:文保

 

遗产再利用项目的第一道大门就是程序正义。我们目前由于有越来越多的文保业务,更是深谙此道,所以在这个项目上非常想树立一个建筑设计和文保规划相向而行的样版。所幸负责文保导则制定的陈伯超老师非常开明,他所领导的文保规划与我们的设计是同时起步的,使我们双方能够在有限的窗口期内有互动的机会,而不像一般的遗产项目都是在文保导则制定在先,是设计工作很被动。我们彼此都能够站在公正的文保优先立场上做判断和选择,既使保护规划合理化,又使改造设计合法化。

 

更值得一书的是陈伯超教授作为近现代建筑保护的专家,能科学和全面地梳理出“东贸库”的文物价值,并以这些价值为导向指导建筑师的工作,还给予建筑师合理的创意空间。同时,我们的再利用设计是建立在专业的测绘、检测和修缮工作基础之上,这些前置性工作不仅仅提供了设计的上位条件,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贴近了遗产建筑。

 

改造前的仓库外观  供图:华润置地

 

打开第二道门:结构

工业建筑中最令人陶醉的是结构,如何让结构产生情动,是这类建筑改造设计的关键,其中最硬核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木结构再利用与现行规范之间的矛盾。这是建国初期的苏联援建设计,科学且朴素,用材毫不浪费。当第一次走进刚刚被清空的老仓库一刹那,所有人都震惊于自然光透过高侧窗后对室内木结构的渲染,都觉得应该把这种感觉凝固下来。

 

原仓库内部木结构  摄影:UK Studio

与保护规划要求展示原真结构相矛盾的是,结构规范和防火规范否定了现有木屋架的直接再利用。如果结构继续使用,并符合防火要求,必须加大构建的尺寸,这会彻底改变造型原貌。面对这种两难,我们与结构工程师共同努力,成功地将几榀木桁架转换为钢桁架,并在不改变原视觉感受的前提下,卸掉木结构荷载,使木构架的暴露不违反现行的规范。

 

当然,这只是所有改造设计中最基础的一步,其它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如何让加高的屋面不与既有的外墙轮廓冲突?如何让结构加固不破坏原结构的视觉感?如何在“偷梁换柱”的施工过程中保持结构的稳定性……都面临着无解的挑战。

 

原仓库内部木结构  摄影:UK Studio

最后集建筑师、结构师和甲方共同智慧的方案,是把现有柱位上的木桁架置换成相似形状的钢桁架,每两榀钢桁架之间还保留了三榀旧的木桁架,这样视觉上还是以木构架为主。将钢桁架的上弦杆加厚,足以让连接两榀新结构之间的钢檩条飞越其下的木桁架,这样就彻底把屋面荷载从木桁架上卸掉了,使之不作为结构构件,而只是在空间中展陈的装饰构件。

 

钢桁架刻意用灰色来与木桁架区分。中厅高起部分钢结构其实并不需要斜撑,但我们依然将其配上拆掉的木斜撑,在视觉上保持了结构的连续性,乍眼看去原结构的整体感依然如旧。

 

仓库木结构改造示意  ©都市实践
每两榀钢桁架之间保留三榀原有木桁架  摄影:曾天培

 

打开第三道门:开门有景

 

最先改造的是2#和4#库,每一个仓库都是由3个30米×30米的单元构成,文保导则规定外立面只能做较小的改变。对于这样进深大、开窗小的房子,唯一的出路是打开天窗做自然采光和排烟。

 

既然已经做天窗了,为什么不做个温室?于是一种空间构想产生了:每一个库都是由从山墙一端进入的三进空间,第一进就是一个开门见景的温室,这是针对东北严寒气候而量身订制的再利用工业遗产空间的新类型学。自从设计了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之后,我们不仅仅在室内温室专项上有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更重要的是拥有了高端的设计资源,在近期的实践中,我们在每一个北方项目中也力图说服甲方采用“温室+”的模式,植入一个可以营建社群的温室。

 

2#、4#库改造后都有一个开门见景的花园  ©都市实践

2#库改造为社区图书馆,这也是城市更新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丰富其文化生活内容的需要。在阅读实体书式微的时代,阅读场所本身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营造成为能够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我们并不排斥营建“网红”场景,因为这是实现我们“群众回来、群众能来、群众爱来”目标的最基础的硬件要求。

 

仓库的结构已经为设计“阅读圣殿”打下了基础,但还需要在入口空间做个植物小迷宫,用公园的模式来代替传统的阅览室,迷宫的种植划分出一块块彼此可视却不互相干扰的私人阅读空间,读者是坐在公园长凳上阅读,盘旋在上空的步道可以俯瞰迷宫,树屋式的儿童阅览室又为这公园阅览区增添了烂漫的色彩。

 

迷宫阅读公园轴测示意图  ©都市实践

迷宫阅读公园  摄影:曾天培
树屋式的儿童阅览室  摄影:曾天培
从迷宫阅读公园看图书馆阅览室  摄影:UK Studio

4#库改造为营销展示中心。第一进是以矩阵种植着芭蕉的水池为中心的“伊甸园”,它是种满花木的洽谈区,兼做社区的会客厅。站在入口处,可以透过“伊甸园”,沿主轴线看到后两进空间。但人们不能直接从此穿过,而需要绕过一个城市展廊后先到位于第二跨的中央展厅,再回到这个温室休息厅。这种迂回的动线反而使温室体验更丰富而有趣。

 

伊甸园轴测示意图  ©都市实践
伊甸园  摄影:曾天培
伊甸园  摄影:zoom琢墨建筑摄影
伊甸园  摄影:曾天培

有了这两个花园,就不愁未来这个社区没有活力。近年来一些专业学者在社区花园建设上已经开拓出许多成熟的路径和完备的理论,我们“温室+”的策略中一个延展点也是在使用阶段能够让社会上一些运营团队或其方法能够作为插件介入到这个社区体系中。

 

 

打开第四道门:空间递进

 

设想一架无人机在中殿拍摄一镜到底,从2#库西头缓缓地飞到4#库东头,穿过一榀榀重复桁架,飞过六个30米×30米的单元,完成全程200余米长的旅程,空间的力量便油然而生。工业建筑的力量感来源于空间,而使用方往往会不遗余力地最大化空间的使用率,使原建筑震撼的大空间不断被蚕食,这也是再利用工业遗产时的一个技术活儿——如何平衡空间效果和功能诉求?

 

2#库时代文仓  摄影:UK Studio
4#库城市客厅  摄影:曾天培

空间过大又会显得空洞,这需要把空间纳入到序列化的叙事。正好两个一样的仓库本身都是三开间,每一栋都是由端头的花园进入,再层层递进到下两个空间。

 

展示中心有其销售的固定化流程,当转译为空间序列时,我们还是让它更有戏剧化些。除前文提到第一进开门见山的主景“伊甸园”外,第二跨空间称为“城市广场”,从这里往第三跨引导时,向下的台阶通往半下沉的样板区,向上的楼梯引向夹层左右两侧的签约区和办公区,以及沿轴线进入第三进的“艺术宫殿”,这是上下两层的画廊和讲座空间。在二、三进的连接处,我们又刻意地加了一个悬吊的张拉网白色顶子,凸出的端头强化了透视线,使空间有了个高超,为轴线戴上了一顶“王冠”。

 

伊甸园  摄影:曾天培
通过展廊进入第二跨的中央展厅  摄影:曾天培
城市广场  摄影:曾天培
艺术宫殿  摄影:曾天培

城市书房的第一进是迷宫,故事性已经很足,现在需要的是用空间来打动人。于是我们对后两进空间进行简化,用一个整体感强的线型小“巨构”嵌套在中殿的木构架里,把两跨空间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气场强大的“阅读殿堂”。这样空间节奏从“1+1+1”变成“1+(1+1)”,后两个单元用一体化的手法来实现。

 

包含在仓库木结构里的“阅读殿堂”的设计有如一个古典的parti,在标准剖面上,底层是条长长的书桌,左右各有楼梯上书库夹层,然后折返的楼梯再上上层。上层的地平高度和木架的支座几乎等高,这样就使人能够零距离地置身在木架的包围之中,并非常接近天光。楼梯台阶上有读书的座凳,这也是网红书店惯常使用的场景。狭长的二层沐浴在慵懒的阳光之下,与其说这是一个惬意的读书场所,不如说是可以让读者那本书在这仰在沙发上呼呼午睡的地方。

 

“阅读殿堂”巨构轴测示意图  ©都市实践

图书馆“阅读殿堂”巨构  摄影:UK Studio
“阅读殿堂”二层空间  摄影:UK Studio

阅览室  摄影:UK Studio

 

再打开一道门:6#库社区中心

 

2#和4#库完成后,我们又转入下几个仓库的改造设计。在一期的公共界面中,6#库的山墙已经被绘造社的李涵老师画上了一幅恢弘的壁画,题目是《东北文艺复兴》,主题是以“东贸库”和沈海电厂为主景的沈阳建筑遗产背景下东北地区非常有活力的市井生活。

 

绘造社为6#库山墙制作的壁画  摄影:王洪跃

这个视角也是我们在这个社区的日常生活中所要培育的。这一栋将聚焦在社区服务功能,包括剧场、X空间、政务大厅、红色展厅等。鉴于“东贸库”是早年根据苏联的图纸设计的,大东区又有工人阶级的底蕴,我们就用俄罗斯至上主义和构成派的主题,来加持在“东北文艺复兴”这扇大门里面的室内设计。

 

社区服务中心效果图  ©都市实践

 

最后一道门:大团圆

 

为支持我们把规划方案的调性定在以“东贸库”为主题,甲方非常大度地把所有的共建项目都让我们来设计,这里还包括为教育局和文旅局代建的项目,这些职能部门也非常大度地认同了我们的规划理念和随后的单体设计理念。这就打开了把过去的封闭库区接引到当下城市中的最后一道门。

 

提取山墙母题形成新建筑体量  ©都市实践
住区入口采用东贸库山墙母题  摄影:曾天培

接引的底层逻辑很简单,我们以“东贸库”最有视觉特征的山墙为模度,用形态学的变异,推演出新的体量造型,分别运用于小学、幼儿园、社区商业、集中商业等新建建筑上,这样,在开放的街区空间上,通过各种空间对位关系组织起来的新旧公共建筑,在形态上既属于一个有血缘的大家庭,又有各自的身份变化,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幼儿园立面效果图  ©都市实践
社区小学效果图  ©都市实践
社区商业空间效果图  ©都市实践
街区空间效果图  ©都市实践

这个整体的意义不只在于有效地把以往属于飞地的老仓库融入了当下城市空间,更在于它成为一种粘合剂。在大东区这样高密度的老旧住区,新的增量开发只能发生在过去的工业用地。因此,增量与存量的并存不仅仅容易发生视觉上的强烈对比,更容易造成同一区域内的社会身份的分层。

 

“时代之城”建成的公园和改造后的2#、4#库  摄影:曾天培

而以质朴的仓库为母题打造的新面貌,一方面不失时尚,买得起高端房子的新住户愿意来;另一方面又接地气,老居民们又不觉得被排斥。所以,这道门所打开的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借助城市更新,带动了周边难以更新的社区中居民生活品质的升级,实现了城市更新的利益多元化和最大化。

 

改造后2#、4#库建筑外观夜景  摄影:曾天培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沈阳东贸库改造

项目地点:辽宁沈阳

设计时间:2020年—2021年

建设时间:2021年

用地面积:7,093平方米

建筑面积:9,944平方米

建设单位:华润置地(沈阳)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

主持建筑师:王辉

设计团队:姚咏梅(技术总监)、魏熙、豆勇辉、陈宇、江中雨、柴秉江、韩吉喆、王坤、郑娜、黄佳、李刚、汪蕾、高子絮、卓科秀、王敬宇 | 丁祎涵、廉佳欣、唐泽羚、王清漪、吴昊、张忠天、张向月、朱开元(实习)

建筑施工图: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柳旭东、宋纯、朱耀军、张宇、张煜欣、郭兴、石阳、程瑶

室内施工图:安东红坊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 蒋小雨、卢勇

景观设计:沈阳建筑大学HA+STUDIO | 朱玲、刘一达;山水比得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天幕(沈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汉都设计 | 胡燕凯、杨喆晨、ISHIOKA MAKIKO

展陈设计:凡拓创意

摄影:曾天培、UK Studio、zoom/琢墨建筑摄影


版权声明:本文由URBANUS都市实践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工业建筑改造
改造
沈阳
辽宁
都市实践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