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充满惊奇的空白:“铁幕”下的东欧与巴尔干建筑 | 沉默的群星08

充满惊奇的空白:“铁幕”下的东欧与巴尔干建筑 | 沉默的群星08
有方作者:杨鹏 | 编辑:原源 | 2020.06.22 19:05

在百年现代建筑史上,实有价值却被主流话语长期忽视的“非著名”作品、建筑师,绝非个别。由此而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 杨鹏 主持的有方专栏,「沉默的群星」,分12期介绍被建筑理论界遗忘或简化的现代杰作。

专栏第8期,聚焦社会主义时期东欧和巴尔干的建筑遗产。在“二战”后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相当数量的建筑杰作顽强灵活地生长起来,但对其价值的系统梳理至今尚缺。建筑界“欧洲中心论”的“欧洲”所指,从来不是完整的欧洲;铁幕东侧,是一片充满惊奇的广袤空白。

充满惊奇的空白

文 | 杨鹏

 

“在几乎所有已知的现代建筑史著作中,都明显地存在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著名学者弗兰普顿,在他的名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老先生的感慨,并非夸张。对照着手头常见的几本现代建筑史书籍,把书中提及的案例在世界地图上逐个标记,你会发现欧洲在整个二十世纪果然保持着居高临下的话语权。在地域不算辽阔的欧洲,从新艺术运动到一百年后的解构主义,挤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点——还不包括欧洲建筑师在其他地域的作品。

 

但是,弗兰普顿先生忽略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就是建筑界盛行的“欧洲中心论”,其“中心”显然不是完整的欧洲。那幅地图上,应当再补上为数可观的黑点——在“铁幕”(Iron Curtain)的另一侧。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演说中宣告:“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落下。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此后的四十多年,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铁幕”阻隔了欧洲东西两侧的交流。东侧的建筑师们,难以了解自由世界里同行们精彩的作品;西侧的建筑师们,更是无法想象对面发生了什么。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世界各地的建筑杰作呈现喷涌之势,日本、印度和拉丁美洲的佳作为数可观,更不必说欧洲在这条边界西侧的部分。同时期紧邻这条边界的另一侧,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从北向南,呈现出一大片格外醒目的“空白”。

 

布拉迪斯拉法——斯洛伐克的首都,与属于“自由世界”的维也纳,直线距离仅有50多公里。位于市中心的“广播大楼”(Radio Building),是包含音乐厅等文化设施的斯洛伐克国家广播电台所在地。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网格,共同支撑着巨大的倒金字塔——顶部的边长达到80米!设计者:斯维科(Štefan Svetko)等几位斯洛伐克建筑师。当时的斯洛伐克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铁幕这一侧的物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大楼于1963年举办设计竞赛,1967年就开始施工,直到1983年方才建成。假如它出现在1960年代的伦敦、巴黎或者罗马,在当时风行的国际式方盒子当中,定然鹤立鸡群。

 

斯洛伐克广播大楼,1983年

在几乎所有已知的现代建筑史著作中,私家住宅往往占到案例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在铁幕的这一侧,几乎不可能建设私家住宅。相互称作同志的公民们,倒是有一些度假或者疗养的机会。在前社会主义阵营里,旅馆和疗养院取代私家住宅,成为建筑师倾注想象力的舞台。

 

斯奇布斯克——斯洛伐克的滑雪胜地。1969年建成的“全景旅馆”(Panorama Resort),同样有资格鹤立鸡群。立面的一个方向层层连续出挑,似乎要挑战重力;与之垂直的另一个方向层层后退,形成客房的露台。简单的几何造型规律,雄健舒展的姿态,如同一座抽象雕塑,却又能称职地服务游客。设计者:捷克建筑师赫里哈克(Zdenek Rihak),以众多旅馆作品著称。

 

斯洛伐克的“全景旅馆”,1969年
“全景旅馆”剖面图
“全景旅馆”近景

山峦起伏、森林茂盛的乌斯特隆,是波兰著名的温泉度假胜地。1967年,一座形状奇特的旅馆出现在山间。此后直到1990年,十几座相同的伙伴在周边陆续建成,随着山坡的起伏而起伏。设计者:波兰建筑师布什科(Henryk Buszko)和弗兰塔(Aleksander Franta)。每座旅馆是一大一小两个挺拔的三棱锥拼合而成,像是大鸟伸开双翅,迎候着满怀憧憬、前来度假的公民们。

 

波兰的乌斯特隆温泉旅馆,1967年
乌斯特隆温泉旅馆

度假毕竟只是生活中的点缀,城市里狭窄的公寓才是生活的背景,那么就让平淡的背景里有一点亮色。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首都贝尔格莱德,1963年建成了17层的卡拉布玛塔楼(Karaburma Tower)。正六边形平面的角部,悬挑出三角形的体块,每三层为一组形成正向或反向的风车状。从落成那一天起,这座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教师公寓就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目光,被戏称为“巧克力三角”(Toblerone)。设计者:塞尔维亚建筑师舍克林斯基(Rista Sekerinski)。

 

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公寓,1963年

在波兰南部的古城弗罗茨瓦夫,市中心的古伦瓦尔茨基广场(Plac Grunwaldzki)旁边,1970年前后建起一组高层公寓。建筑主体起伏的折面上,圆弧形的混凝土阳台栏板,就像跳民间舞蹈时交织在一起的手臂。在使用了40多年后,只需粉刷外墙,就能轻松地跟上“当代”建筑的节奏。设计者:波兰女建筑师哈乌瑞拉克(Jadwiga Grabowska-Hawrylak)。

 

波兰的古伦瓦尔茨基广场公寓,1970年
重新粉刷后的古伦瓦尔茨基广场公寓

就连等候公共汽车这样的日常琐事,也可以赋予浪漫的仪式感。波兰小城凯尔采市中心的公共汽车总站(Kielce Bus Station),1984年建成,外缘直径约80米的圆环,围绕着半球穹顶模样的候车大厅。在穹顶下候车的公民们,时常仰望着有趣的天窗,如同置身于一座形式前卫的教堂。设计者:波兰建筑师莫采耶夫斯基(Edward Modrzejewski)。

 

波兰凯尔采公共汽车总站,1984年
凯尔采公共汽车总站候车厅

社会主义时期东欧的建筑,确有一批建筑展示出强烈的雕塑感,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杰作,不但没有魔幻气质和乌托邦色彩,反而是秩序感、优雅姿态的典范。捷克首都布拉格,在红瓦屋顶和上千个教堂尖顶的海洋里,点缀着一些颇为独特的新建筑。位于老城核心区的高特瓦购物中心(Kotva Store),由二十多个相同的正六边形拼合成建筑平面,室内显露着六分支的树状结构柱。1975年建成开放之时,它不仅是东欧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也是整个欧洲的第五大购物中心,每天接待七万多位顾客。设计者:捷克建筑师马霍宁夫妇(Vladimír and Věra Machonin)。

 

捷克的高特瓦购物中心,1975年
高特瓦购物中心
高特瓦购物中心室内

诺维萨德——南斯拉夫联邦中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当地的斯托塔克斯购物中心(Stoteks Department Store),1972年建成,设计者:斯洛文尼亚建筑师米赫利奇(Milan Mihelic)。折线形的体块,很有韵律感地错落叠放,不像一座商场,倒像是姿态优雅的博物馆。当时南斯拉夫联邦中的六个共和国之间,建筑师们密切地“跨国”交流,承接项目。以米赫利奇为代表,毕业于卢布尔雅那大学的一批斯洛文尼亚建筑师,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等加盟共和国大显身手,传播着精致小国的精致(1970年代斯洛文尼亚人口仅有160万)。

 

塞尔维亚的斯托塔克斯购物中心,1972年
斯托塔克斯购物中心

以上这些非著名的案例,近年来经过修缮,仍在以健康的状态为公民们服务。其中斯洛伐克的广播大楼、捷克的高特瓦购物中心、波兰的凯尔采公共汽车总站,被列为各自国家的“历史保护建筑”。它们将告诉后辈,二十世纪的斯拉夫人没有丢弃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他们依然崇尚直觉、崇尚乐趣,难以忍受乏味的清教审美观。

 

赫里哈克、莫采耶夫斯基、米赫利奇……,这一群名字陌生又拗口的建筑师,都出生在1920年代,都是在本国接受建筑专业教育。他们创作的成熟期,正逢冷战的高潮。当时铁幕两侧的信息隔绝,情有可原。铁幕消失至今,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社会主义时期东欧和巴尔干的建筑遗产,只是零星地闪烁,还远远没有完成系统的整理。

 

201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展览,题为“走向混凝土乌托邦:1948至1980年的南斯拉夫建筑”,涉及前南斯拉夫十几位建筑师的作品,包括斯托塔克斯购物中心。MoMA的努力难能可贵,但是随着展览安静的落幕,并未在建筑界掀起波澜。相对于现代建筑地图上巨大的空白,几次展览也不过是蜻蜓点水。

 

中国建筑人常见的几本现代建筑史书籍,都引进自英语世界。它们都没有提及任何“二战”后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案例,包括《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这样的权威名著(2007年修订版),也存在这方面的缺陷。究其原因,一方面冷战产生的隔膜仍具有惯性,另一方面,既然某些经典绝不可能缺席,同时要尽量避免“欧洲中心论”,则最终只能把宝贵的篇幅留给异域气质更强的拉丁美洲和亚洲建筑。

 

文化方面欧洲中心论的精髓,并不是以地域上的欧洲作为中心,而是以一批欧洲和美国理论家的欣赏口味和评价标准作为中心。对于欧洲的“陌生”部分苛刻地剔除,对于其他地域宽容地纳入,类似的选例原则在艺术史论界和在建筑界一样普遍。十三世纪的塞尔维亚王国,十六世纪的波兰王国,都曾是震动整个欧洲的强国。它们独特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在本土以外鲜为人知。许多畅销的艺术通史书籍里,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都是彻底的空白,被中国艺术人奉为圣典的《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也不例外。

 

波兰南部的木质教堂,1520年

欧洲的中世纪被贴上“黑暗时代”(Dark Age)的标签,诚然有它落后、愚昧的一面以及高高在上的僧侣和贵族,然而许多欧洲古代建筑的巅峰杰作,并没有受制于种种弊端。夏特尔大教堂、锡耶纳古城,都远远早于“文艺复兴”的曙光就屹立在那里——具体而言,当时米开朗基罗的曾祖父还没有出生。

 

铁幕时期的东欧和巴尔干地区,诚然有诸多严重的社会弊端,有官僚的荒唐、排队购物的长龙,甚至有布拉格之春的枪声。然而,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毕竟顽强地、灵活地生长起来——绝不是“得益于”这样的社会环境,而是没有“受制于”这些缺陷和丑恶。这正是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深刻体现。

 

在音乐、电影等文化领域,铁幕的另一边同样结出硕果,足以比肩其他任何地域。如果你是对优美的音乐没有抗拒力的人,请记住一个陌生的波兰名字:基拉尔(Wojciech Kilar)。他是生于1930年代的波兰作曲家,曾受邀为多部美国和西欧电影配乐,包括1980年上映的法国动画电影《国王与小鸟》。

 

 

延伸阅读

有方专栏 | 沉默的群星 开栏语

沉默的群星01|巴里·拜恩:无人喝彩的空间

沉默的群星02 | 彼得·贝伦斯,一个德国建筑的传说

沉默的群星03|不愿做神庙的客厅

沉默的群星04 | 当我们谈“有机建筑”

沉默的群星05 | 森林的模数:一毫米

沉默的群星06 | 被忽视和被遗忘的

沉默的群星07 | 装饰:更多人的财富

 


 

本文由有方作者杨鹏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专辑
深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